前言: 在追求學問的這幾十年 期間 (中學畢業後,沒有停過學習,我怕也有三十年了),特別是對於各種學術學科範疇裡的理論與哲學,也有一些涉獵,當然也不免有一些個人體會與心得,能與學生分享。有感於現在的一般學生,沒有好好仔細分劃這兩個屬不同的研究範圍,所以,每每在討論問題時,難免將這兩種研究混為一談,產生了不少溝通上的問題。
註: 以下討論全是我個人對人為哲學和理論的定義的看法,不同於現在一般在學術界流行的介定與意思。
何謂哲學 (Philosophy)? 其實,所有 英文有 xxx---phy 尾的 字,都是指一種 study (研究)。例如,Geography,是指地理學 (研究)。 當然,合理的說,有任何研究學習的活動,就必定是人為的。所以,我們很喜歡說這是人為哲學。人為哲學當然不是從天上的上帝來的,不是從聖經真理來的。但是 Philosophy ,是特別指 study 所有有關人的生命,生活和本質,與及這個世界和宇宙的意義。因為英文的字,如果前頭的字根帶有 Phil---xxx 的話,就是 "愛好,喜愛" (love) 的意思。Oxford Advance Learner Dictionary 7th edition 就簡單地解釋哲學為: The study of the nature and meaning of the universe and of human life。當然,古希臘字詞有關 Philosophy 這個字詞的意思,就是 Love of Wisdom,愛好智慧。不過,在古希臘時代,人們最感與趣的,最愛好的是辯証人神及其本質的問題,亦即宗教問題。這 wisdom,當然不是指一般事物,實乃人生宗教等意義的智慧。這和 Oxford Dictionary 所提及的定義沒有很大的衝突。
人為哲學既是研究宇宙和人類生命本質的意義,我就沒有甚麼興趣轉研下去了。因為要明白人和世界,我認為我們身為人類本身,並沒有資格去推敲論斷,因為我們都是受造物。當然,我們還是可以 study 人類的,但不是從受造的人類研究所得的哲學結論去明白人類本身,因為這結論一定不會準確。比如說,你會從用家那方面去了解 window 7 的程式嗎? 還是向 window 7 程式編寫小組去探討問題? 我說的這比喻背後所呈示的 理論 (underlying theory) 十分簡單清楚。就是一個 problem - source 原理。我們要解決一個問題 (problem),不是從其他方面,而是必定從問題的來源 (source) 處尋得解決方法。就好像房屋有問題,你要了解這房子的結構,就應該去尋找建築的工程師,找尋樓宇圖則,你問房客,又怎會知道正確答案呢? 雖然你可以不理會來源 (source) 所提供的答案去解決問題,可是,你發現你得到的結果,就是 1. 問題未能解決,2. 問題暫時解決了,但很快又重現,3. 舊問題去了,但同時是帶來了另一個新問題,亦即我們常說的以難題取代難題。生活上常常應用的 Problem -- Source Theory 是很簡單的理論,人人都懂。只是將這理論應用在信仰上,人們就因他們不想接受一位比他更高的上帝而拒絕了。理論,其實可以是這樣簡單的。只是一種引導人觀察和思巧世上事物的律則指引。例如, Deconstruction (解構) 可以是一種文學理論,拿來思巧文學作品的其中一種指引律則和方法,它有哲理性,但不是哲學研究。可是,假如一些理論是從人為哲學衍生出來的,為的是解釋人為哲學研究,服務人為哲學的。那麼,對不起,我也沒甚麼興趣去了解了。理論,在我看來,只是幫助我們了解世上的事物 "thing",不是人生的意義。雖然我不能否認,在一般學術範疇裏是有哲學理論的存在 (專門用來研哲學的理論)。
所以,對於探求人類的本質,生命的意義,宇宙世界的認知的哲學,為何不從人類,宇宙世界的來源處尋求答案? 十分簡單,從造物主耶和華上帝就可以。這就說明,為甚麼我有時會對遇到的人這樣說,我很想和你談談人生的哲學,但不是人為的哲學,這哲學是從上天來的。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了。
至於何謂理論 (theory),這裡我不再詳論了。請參閱我上一篇在 2011-01-06 以英文發表的文章 Theory We Live By。
由此可見,理論和哲學是有互相關連。可是我們還是可以將兩種學問,分屬放在兩個不同範疇的學科作研究。我們也不難發現,在研究上,和學科的細分類上,也有純學科的研究和相關的理論研究。就如我們有研究音樂學的,也有專研建立各種理論,用於研究音樂作品之上的這兩個獨立學科。
今天很多人 generalize (普遍化) Philosophy 這個特別的字詞 ,把它的意思擴大了,普遍化了,還把它用在很廣闊的學術研究,甚至文化生活的層面上。這種 generalization很普遍,就像政府最近常常在發表的報告上用 "解構" (Deconstruction) 這個字詞。例如,我們聽見政府發言人說甚麼解構某某議員的論點等。其實,從上文下理看,政府想用的字詞只是 "解釋" (explain)。
至於 這個 generalized 了的 "哲學",今天隨處可見。例如,我們常看見學者用這類字眼 -- 研究語言的哲學,音樂的哲學,詩詞的哲學,建築的哲學等。就連現今在大學裡的哲學學科研究,亦擴大至研究各類事物的本質和其存在意義,不再局限於只研究人類本質和宇宙存在等問題。至於在文化生活上,我們就見過,別人說甚麼 "烹調哲學,Keep Fit 哲學" 等。這個所謂哲學,也有類似意思。所以,我們以後不用擔心這些字詞了。它的意思只是探討 XX 的本質,存在和其變化現象。不過,話得說回頭,我仍是希望將人為哲學研究,囿限於人與神,其本質和存在意義的範圍以內,就像古希臘的哲學研究嶺域一樣。學術裏的哲學就是哲學,只是一個探求人生宇宙意義的哲學學科。
記得有一次,聽老師說了一個有關人為哲學的故事。我就更看出人為哲學的不可靠。
這是有關彿教六祖慧能怎樣能成為第六代禪宗的傳說。
話說,五祖知道自己就要死了,想傳位給下一任禪宗。他心儀的兩個人選是初入門的慧能和追隨了自己很長時間的大弟子。為了選擇其中一人,五祖就叫他們各作一首禪詩,看看他們對彿的悟性和修為哪個更高。
坦白說,對禪的參悟,就肯定是人為哲學,是探討人生意義的一個研究。何為禪的修為? 就是彿教常強調的 "大徹大悟",就是要人視萬事皆空,不要執著。 而了解人生意義,假如是應用了這個所謂 "頓悟" 或 "大悟" 的禪學理論,那麼,人又怎可以說是真正明白何為人生意義呢!
原因請看下文。
這是他們充滿笑話的詩。
大弟子的考試詩:
身是萻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事
無處惹塵埃
六祖慧能的詩:
萻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不須多說,五祖就很喜歡慧能的 "空" 的修為。傳位給他,因為他不執著,又無明鏡,又無塵埃,連一物也沒有。
可是,我打趣的說,如果我有份寫詩,五祖就一定傳位給我。
我即時回贈一詩:
萻提興明鏡
非鏡也非臺
根本無事物
何物叫塵埃
請評賞。我豈不是連明鏡和塵埃也不知是甚麼? 又怎會有任何沾染呢? 我豈不是更 "空"? 試問五祖不傳位給我這個如白痴一樣 "空" 的人,該傳給誰?
人為哲學,你根本連一秒鐘也不值得花。
David Leung (theorydavid)
2011-01-08 (published)
6 則留言:
The word "philosophy" comes from the Greek φιλοσοφία (philosophia), which literally means "love of wisdom".
please refer to:
http://www.etymonline.com/index.php?search=philosophy&searchmode=none
and
http://www.perseus.tufts.edu/hopper/text?doc=Perseus%3Atext%3A1999.04.0057%3Aentry%3D%23111487&redirect=true
According to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Second College ed.), The definition of philosophy is:
"1.orig., love of, or the search for, wisdom or knowledge 2.theory or logical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s underlying conduct, thought, knowledge, and the nature of the universe".
首先,我們要定義《聖經》裏提及的「哲學」是甚麼。保羅勸導人要提防的哲學,主要是指宗教性質的,如Epicurus的主張,當中包含了宇宙觀、人生觀及神論。這類哲學,實質是一些學派,提倡一些特定的哲學觀念。保羅說的,正是這狹義的哲學,主要指希臘哲學學派的主張,因為這樣學說是會導人相信另一種人神論的。
有人把「哲學」定義為一種對真相考究的研究。假如這定義是對的,那聖經本身就蘊藏了終極的哲學了,因為它有對真理的正確解釋;可以說,這是上帝給人的惟一哲學,其他的,可命名為「人為哲學」,即偽哲學。由此而論,五花百門的人為哲學流派的出現,大部份都是基於拒絕聖經的哲學,拒絕接受上帝而生的。因此,對於「人為哲學」,基督徒要提防,因為當中大多沒有實現「對真相考究的研究」的觀點,而是試圖提出「假相」來取代真理。這樣看,保羅叫人提防的Epicurus一類的學說,是偽哲學。
不過,雖然人為哲學沒有完成「對真相考究的研究」的使命,但卻在「對真相考究的研究」的過程中製造了研究的「方法」。那就是所謂的「理論」。有些人對鑽研人生哲理是沒興趣的,但卻嘗試把「理論」應用在其他範疇上,那就形成了各門各派的「理論學派」。
總結來說,「理論」是「人為哲學」的副產品,而一般的「人為哲學」又要借「理論」來改變自身,發展新的「人為哲學」。惟有聖經的哲學,是已經發展完善的,任何「理論」都不能改變它。
以上是在下嘗試用另一種方式來敘述David的觀點。
不過,傅柯的理論是不是文學理論呢?文學理論是甚麼呢?這個人們還可以私下討論討論。:D
我還沒有 edited 就來了。駛唔駛咁快。不過話時話,多謝哂捧場。
我寫的時候,也想過用 Philosophy 古希臘字的原意,Love of Wisdom。不過,我覺得現在學術界都不再以這為意思了。假如只是Love 一般事物的 Wisdom,也就沒有甚麼壞處了。怕的只是去愛和人神有關的所謂神學意義。
不過,正如野人提及,古希臘的 Wisdom,也是主要探討天上神祇,是宗教性的,將他們看成如人一樣,創造了希臘的多神主義。
這次我只是隨筆,不是論文,所以我只是說我喜歡看成的定義。所以,你現在在大學 choose Major,Philosophy 就是Philosophy, 只此一家。他 choose 的是 Musicology,就是 Musciology。
當我吃飯時想起,在寫的時候,我腦裡想的既是Derrida 的文化解讀理論,又是一篇曾用 Deconstruction 的方式去解讀 "挪威的森林" 的文章。但自己寫的是Faucoult,只不過隨手寫,想起了野人話自己走去讀他的。
現在我忽然記起,近年有一個新興學術研究,名為 Phenomenology 現象學。是研究事物的現象,解構只是其中的一個詮釋事物的理論結果。文學研究中應用到的 Deconstruction 理論,就是變化發展自其中的一種理論。我讀過 Adnoro 也用 Deconstruction 的理論去詮釋Beethoven 的 Late Style Quartets。OK 的。有可觀性,不過不能應用到 Beethoven 前期的作品。這 Deconstruction 是 Adnoro 自己變化了的理論。所以,野人說得對,faucault 的 Deconstruction 不是原自文學理論。不過,我可以肯定的說,借來變化了的 Deconstruction,變化成了自己學科裡的一種詮釋理論。
至於我們是否應該將 theory 提升到只屬哲學研究的層面,就見人見智了。當然我不會排除我希望減輕一般人對theory的恐懼,所以認為 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律則指引。當然,我還是相信 theory 除了能拿來觀察思考一個大學科的研究,也可以在我們生活的微少活動中應用出來。不同學科的學術研究是大的,學術研究中的理論研究也是大的,但理論本身卻可以是少的。
Sorry, The last comment mentioned scholar should be Adorno. Wrongly spelled.
我也想說,我還未來得及補充,野人就說了我想補充的:第及尾三那兩段。
梁SIR:
「這次我只是隨筆,不是論文,所以我只是說我喜歡看成的定義。」﹣這也是我LIKE你的文章的原因,看了心曠神怡!
請參考以下定義:
According to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Second College ed.), The definition of philosophy is:
"1.orig., love of, or the search for, wisdom or knowledge 2.theory or logical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s underlying conduct, thought, knowledge, and the nature of the universe".
第二那點跟野人提到的(尾三那段)是有關的。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