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身為一個已有二十多年創作經驗的作曲家和樂理老師,我一直都想推廣這個 Trinity 舉辦的作曲文憑試。當然不是只為了有多一個教學機會,而確實我相信這個試可以是喜歡創作的朋友們學習過程中的一個踏腳石。當 1991 年我第一次考這個作曲試時,我的 Part A -- submitted composition 就拿了 90 分 (100分為滿分)。當時,對於我這個黃毛小子,從零開始,連 鋼琴也不懂彈,緊學了 music theory 和作曲大概七年左右就考到 part A 這個成績,確實是一大鼓舞。要知道,這個試是不容易考的,像是過三關一樣,當年就要考兩天。況且,90 分就是 distinction。一般來說,作曲科是很難拿到的。因為,評審樂曲好與不好是很主觀的。所以,我在這裡,特別解釋這個考試,讓喜歡創作的朋友略略了解這個作曲試是甚麼樣,當然也希望你們找 Leung Sir 我學習作曲。LTCL 的作曲班就快開始招生了。
同學們既明白 LTCL Music Composition Part 1 -- 提交作品 -- 的考試範圍,所以他們就可以著手預備寫作第一個考試作品了,絃樂四重奏了。
垣白說,作曲同學最渴望的就是能夠有機會聽到自己 的作品演出,這樣,自己既可以了解作品實制的效果,不再是紙上談兵,而且,作品有演出機會,意味到作者可以與聽眾分享自己的創作與思想,這實在是每人個藝術工作者夢寐以求的。當年我寫現代音樂,幾乎 90% 都是自學的,因為當年的私人老師,大都是國內在1979年四人幫倒台後下來香港的。他們的音樂風格多是十九世紀浪漫派,寫 tonal music 的。由於經歷文化大革命,他們多沒有接觸到現代音樂。那麼,我又怎樣寫人一個含不定性的 chance music 呢?
答案就是,到 library 去看 score。有一定程度的 theory 學識,我們大概都可以明白score背後的理論原則。所以 theory是要不斷學習的。從我經驗,我看作曲是沒有得教,但可以學的科目。不過音樂理論卻是有得學,而且是可以相當有用的。有時我真的不明白,為何音樂學生可以很願意付1000塊學彈一堂一小時的鋼琴,卻不願意拿區區兩佰元去學一堂兩小時的樂理,這絕對是今日香港的音樂學生的怪現象。要知道, theory 是我們藝術工作者的修養氣質的本源,你的個人藝術修養,聆聽鑑賞音樂的能力,全是我們學過的音樂理論和歷史風格知識培養出來的。我還記得,當時我就選了 Lutoslawski 的第一絃樂四重奏作為摹彷對象。我有能力自已分析從沒有看過,聽過的樂譜,就是我的理論根基不差的緣故。
順道一提,我的作曲班是教同學怎樣分析不同的音樂作品,看看些作品背後的技巧與樂思的關係,然後教他們臨摹作品來學寫作音樂。當然,學生還是要先學二十世紀音樂理論與風格。如能夠明白音樂歷史之發展,就更能夠了解為何這類風格是這樣形成和演變的。我們有了這些知識,也就可以發展自己的風格,選擇自己 喜歡的樂曲內容和形式來進行創作了。有一次,有個音樂系的同學來問我,他想寫一個作品,以作入學試之用。我就問他喜歡寫甚麼作品,他就回答說,因為他是彈琴的,最熟是 sonata,所以他想寫一首 piano sonata。 我就這樣問他: "好! 可是你怎樣設計這個 sonata? " 他說只是想寫一個 classical sonata,即有第一,二主題那種。第一主題用 tonic key。第二主題就用 dominant key。
於是,我就回答: "這個設計沒有 originality,也很難表現 creativity。Beethoven 已經寫過三十二首 鋼琴 sonata 了,難道你的創作可以超越他嗎?" 這首作品不是習作,而是你的創作,是拿來幫助你入研究院學作曲的,所以這個作品是要能夠表現出你的藝術修養和理論與技巧才可。如果你一定要選擇 piano solo 的話,又一定要用 sonata 這樂曲形式來創作的話,你就寫一個不是 sonata 的 sonata。Title 可以仍用 sonata,讓這個 absolute 音樂 的 title,去 create 聽眾的期待,但實制聽眾不會聽到一個 sonata,而是另一種作品,就像 John Cage 的4分33秒 鋼琴曲一樣,可以說是非鋼琴作品的鋼琴作品。例如,你這個 sonata 可以用三首小品 (character piece)串成的。沒有 sonata 式的主題結構,但有 sound effect 和樂音 fragment。中間的一首,作用像是 sonata form 中的 Development section,可以安排有 pianist recites (不是唱) 幾句罕有語言,如 Latin 文,的詩句,即邊吟邊彈。Sonata 這個字,在 Italian 原文是 instrumental music 的意思,相反詞是 Acappalla ,無伴奏清唱劇,一種 vocal music。如果你想藉這首作品去 extend sonata 這種樂曲 ,genre, 的界限,你可以加進人聲 (但不是唱的 vocal music,是吟,製造像是樂器的聲音)。
就這樣,我表達了一些意見,讓他參巧,他也到 library 去找現代鋼琴音樂的樂譜作研究。作曲老師,不應阻外學生自己發展自己的 idea 和思想,但也不可能不將較弱的地方,不告訴學生。學生要明白我說這些提意,也不能沒有音樂理論知識和歷史風格的認識。例如,他至少要知道怎樣寫作 sonic effect 的 textural music writing。也要對 classical sonata form 有一定的認識,才可以將之變化,作為現在的三個小品 'sonata" 的結構安排。
當年我考 LTCL 試時,就沒有老師給我一些現代音樂的指引,更諻論 compositional techniques了。雖然,我這首絃樂四重奏拿了 90 分,評語也很好,可是,我一直沒有機會聽過其真正的聲響。直至1994年,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國內一個弦樂四重奏小組演奏了我這首作品。我才是第一次聽到這首拿了高分的考試作品,同場的陳永華先生和羅永暉先生 (後來是我在 HKAPA 時的 major 作曲老師) 就稱讚了我的嘗試。這首作品也幫助了我後來回到 HKAPA 作 mature student 時的入學試作品。
待續........
David Leung (theorydavid)
2011-02-17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