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

我的兩位詩人朋友 (1)

前言: 我認識了兩位有趣的朋友。一位是我的教友弟兄,另一位是我的學生朋友。兩人年紀相差甚遠,一個似父,而另一個似其子。本來兩人來自不同背景,不同教育程度。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偏偏他們都是寫詩的,用中文寫,可以稱為香港詩人。


正文:

先談第一位詩人朋友。

蕭才子自認只是詩人,不是才子。我卻有另一番看法。何謂才子? 可能一般的看法是: 一個通曉諸子百家,從古至今,文采非凡,學識淵博的風流雅仕。所以蕭才子自謙,並道愧為才子,自嘲頂多是個只懂無病呻吟的詩人。可是,凡看我文章者,皆看出我不喜俗套,就算引經據典,有理無理,都必加上自己意思,創新是也,管他通與不通。所以,我看蕭才子,是將才子二字,折開來解。乎 "才" 者,不是財,而是才氣的才,才幹的才。放在學問上看來,則是具有才學的才。老實說,蕭才子唱歌就嘛嘛,但寫詩,尤其是新詩,我看不差吧。而且頗具詩人應該擁有的文采和氣質。

論文采,蕭才子的詞彙,遣詞造句,修辭功力,從他登在其網誌上的詩來看,頗具風韻,妙趣非凡。論氣質,如套用國學大師王國維的境界說,凡詩人,造學問者,必經歷三大境界。我看蕭才子的詩人境界,功力修為,亦算臻至第一層境界,第二層就快來了。

王國維大師有云: 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

我看蕭才子之詩,已具靜安先生所說之第一境界。我認為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所指的第一境界,是指詩人對外界事物的觀察已達到不是常人所能看見,所能了解的層次。由於詩人憑自已獨有的,敏銳的觀察力,藉外界事物之牽引,從外而到內,產生一新體驗,新情感。並其以技巧熟練的詩句道出常人之不能觀察到的真,的善,的美,以及常人不能用其言詞所能表達到的情,和感受。即是我們所常說的: 此詩真能搔著吾之癢處。不過,也是由於詩人之獨有的敏銳情感,能觀人之不能觀,閱人之不能閱,所以每每未能受大眾所能了解,知音者少,不知何時能得一知音,為人接受, 此乃西風過後之凋碧樹。既然無敵是最寂寞,惟有獨上西樓,一個人望盡那遙遙漫長的天涯路。蕭才子,望望條藝術之路,慢慢走過天涯吧。凡修鍊藝術境界者,自當如此。吾當作曲人已久,早已嘗透箇中之甘苦。 (註 : 這裡對王國維先生有關境界說之闡釋,實乃吾之個人體會,未必與主流解釋相同)

才子即有文采,乃配被稱為 "才"了。但 "子" 又作何解? 簡單是也。凡古時有學問的人,或當老師的,我們都可專稱為子。孔子,莊子,老子是也。

蕭才子,你既有文 "才",又乎合一般人的所謂風流雅仕,文采非凡之人的定義,又加上有一常人所無的獨有觀察力,此乃詩人應具之氣質。當然你也曾當老師,所以我們不叫你作蕭才子,又作何稱呼?

當然,讀者還沒有讀過蕭才子的詩和賞析過其詩,可以參閱本人較早前回應蕭才子三首詩的第一首的文章 : 一篇回應,一個新詮釋。右邊舊文章一欄就可找到這篇文章。然後了解一下蕭才子對後現代生活那種 "快" 的觀察與體會,再看看那些攪笑版留言,想想如是否我所說的一樣,蕭才子之詩,其藝術修養已達到靜安先生所說的第一層境界。



待續.......... To Be Continued.....


David Leung (theorydavid)

2011-01-14 (published)

淺談浪漫時期的交響曲

前言: 今天上課時我問了學生一個問題: 你們是以音樂為主修科的,也算對音樂有一定的了解。如果要你以一般西方音樂通史所分劃的時代風格,去引導別人怎樣欣賞古典風格時期 (classical style) 的音樂;,如海頓,莫差特等人的樂曲; 又或浪漫風格時期 (Romantic style) 的音樂,如舒曼,舒伯特,布拉斯等人的樂曲,你會怎樣說。請想想這兩個時期風格的音樂特點在哪裡? 我要你只答一個 keyword就可以。當時兩位學生想來想去,都只能長篇大論地形容他們從textbook 所學得的有關這兩個時期的音樂風格來作答。我聽後就回答: 我只要一個 Keyword 來 highlight 你認為這兩個時期風格的音樂特點的最重要地方。你會用甚麼字詞作答? 當然,我早預計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只要合理就可,是通識題。我當時估計她們會至少答一些音樂上的常用彙語去 highlight 這時期的音樂特點。可是,她們仍是答不出來。以下的討論就從這個教學經驗開始。



正文:

有一年我為中大音樂系招收 undergraduate 生的入學試當監考員。當監考員是很悶的工作。幾個小時的看考生埋頭作答,我帶來的書都看完了。只好看看考生答問題時的人生百態。其實我是不知道出哪些題目的。偶爾走過一個考生旁,看見他一臉惘然地望著試卷,我不禁好奇的望望試卷的題目。原來問題是請考生任意選一個他認為在浪漫時期是最重要的 musical genre (樂種: 如交響曲,歌劇,協奏曲等)來評論,以及列舉他選這個 genre 的原因。就是我的好奇心,驅使我看看全場考生是如何答這條題目。竟然發覺十個考生,都沒有一個答得像樣的。雖說這是自由發揮,近似通識題,但如果你對西方音樂風格稍為有一點認識,中學的音樂老師稍為有一點料子教過你,你就不難知道,在十九世紀的眾多音樂曲種,獨是交響曲 symphony 坐大,它才是西方音樂界一直引以為豪的樂曲。一個要被公眾社會認為是作曲家的人,假如他沒有完成過寫作交響曲,在西方聽眾眼中,根本不算是一個作曲家。充其量只是一個音樂人(musician) 或歌曲寫作人(song writer) 。

查實自 Beethoven 的九首交響曲之後,交響曲這種樂種就已被那些德國有識之仕,哲學家和思想家認為是超越了音樂自身的界限的一種樂曲。它不再是單純地被認為是天才所創造成的一堆音響來取悅聽眾,而是人類探求真理,生命和宇宙的意義的媒介。換句話說,聆聽交響曲已是一種近似 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的修鍊,如學習宗教哲學一樣 (此觀點我本人就不敢苟同)。所以大作曲家就小心翼翼地寫作他們的交響曲。就以布拉斯為例,他的第一交響曲就用了整整二十年的時間來完成。不過,也就是這首被稱為貝多芬第十交響曲令他的音樂事業闖至高。另外,如 Mahlar,馬勒的九首交響曲,不就是常給人評為超越音樂本身界限的交響作品。不過,我本人頂多認為交響曲是可以反影思想,即 symphony as thought ,音樂的本質並沒有那麼誇張,它只是可以一個表達意義的媒介,及擁有可以述事物的能力而矣。可是歷史事實就是這樣告訴我們,十九世紀流行的其他樂種,如藝術歌曲,鋼琴曲,甚至協奏曲等,實在難以和交響曲相提並論。話得說回頭,當天的考生,竟然答奏鳴曲 (古典風格的經典曲式),鋼琴曲的居多。探其原因,就是因為香港的學生大多數學琴,而他們又沒有培養對音樂和歷史的真正興趣,所以不求甚解,順手拈來的就只有鋼琴和鋼琴曲作曲家。因為他們認識的就只是鋼琴音樂,他們連演出管絃樂作品的音樂會也不曾去過。可惜,就算他們的答案是鋼琴曲,答蕭邦,答舒曼,也不見得答得起有見地。香港音樂學生 ,嗚呼!

返回我那兩個學生的問題,若要我提出一個一針見血的答案,我就會毫不猶疑地答,古典音樂風格重視結構美,即 structure 就是這時期的賣點。而浪漫風格音樂重點在於和聲表達,即 harmony 的美。當然我這兩個答案都是從音樂 (music) 的自身元素 (musical elements) 去看音樂風格的特點,對音樂的外行人來說,頗有斟酌的餘地。不過就一般音樂學生而言,這兩個答案應該能簡單 highlight 了這兩個風格時期的音樂上最重要地方。總的來說,音樂學生最難是攪通 classical 古典時期的曲式,form and structure。特別是 sonata form。而浪漫時期,他們最難掌握的就是浪漫風格的和聲設計和那些變化和絃是甚樣用的。

古典風格講求對稱,平衡,有控制,有次序。是一種很有理智的表現,如 Enlightenment 啟蒙時代所追求的推理以求進步,reasoning for a betterment。音樂的結耩 尤以 sonata form 就是一個很對稱,很結構緊密的曲式。古典音樂的美,無怪乎是從 structure 來感受的。但反過來說,浪漫風格就是追求個人主義,追求個人情感,情慾的解放。人不須再受理智所囿限。千變萬化的情緒起伏,豈不應以變化和絃和複雜的和聲音響設計來表達嗎? 當然,甚麼是 Romantic spirit, or style,我還須以另一篇文章詳細討論。

以上淺談,雖不是甚麼新角度,但至少點出了要點,使外行人更易以明白西方音樂的特質。可是,更值得我們留意的,是從學生們對音樂歷史的認知,反影今日香港教育帶來的風氣,就是不注重歷史人文的學習,以致我們的社會對人對事的價值觀都扭曲了。就如陶傑所說,香港已變成一個反智的社會。我確實希望這種情況可以通過加深整個社會對藝術,音樂,文化的認知和欣賞,重新將這股歪風糾正過來。



David Leung (theorydavid)

2011-01-14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