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7年6月24日 星期六

應邀試評盧冠廷的 "但願人長久"

前言:

有舊中學學友,閒談中提及唐書琛填詞,盧冠廷作曲主唱的歌曲 "陪著妳走", 最近因電視台翻唱而大熱,而這首歌也是令人聽得甜絲絲的。舊學友也說另一首歌 "但願人長久" 亦很好聽,旋律流暢。問吾有沒有評論過此歌詞,歌詞怎看?

回顧七,八十年代的香港流行曲,真的是首首精品,雖不乏進口日本流行曲調,並套上粵語歌詞發行,其中不少仍是曲詞俱佳,使人至今還津津樂道。

吾當時乃半個圈中人,雖然才情學識有限,但也很熟悉這時期的歌曲歌詞。

既是閒聊中舊學友提及,吾就翻看這首歌曲的歌詞,試試找出有沒有可供討論的論點。要知寫歌詞評論,有兩點基礎必先建立。第一是看看歌詞本身有沒有可供討論的論題 (argument),例如是歌詞有沒有修辭病句,意思不通的句子,或主題不清等; 第二是看看有沒有適合的文學分析理論,拿來詮析 (interpret) 歌詞的主題意念,感情世界,寫作技巧等。

"但願人長久" 的旋律,顯淺易唱,而歌詞則保持唐書琛的風格,皆是易記,易唱,易明。全詞環繞著 "但願人長久" 這個主題。實是乎合流行曲歌詞所需條件。

那有甚麼可以評論呢?



正文:

我們試比較唐書琛寫的 "陪著妳走" 和 這首 "但願人長久",不難發現,唐書琛的中文寫作進步了很多。這首歌的詞沒有前者的病句,也沒有甚麼修辭上的 "Problem"。所以,實是沒甚麼可談。但任何藝術評論,都需要 "problematize" 所評論的 object (對象),從而 "create", 製造出一些 "issue",論題來。怎辦?

這首歌的曲名是 "但願人長久" ,喚起了起我們穌軾的 "水調歌頭" 的結尾句子。所以主題很清楚,也是寫夜裡對月或星懷人。相信所懷念的對象是詞人的摯愛吧。

這裡我們也不難發現唐書琛用了很多筆觸點出了夜,星,光輝等外在景物的意象, 去襯托出 "人不在,但星月光輝卻常在" 的情懷。

讓我們看看第一,二段:

意象如: 夜闌,每夜,天涯星,繁星,長照耀,星閃照,每夜常在。

再讓我們看看副歌:

意象如:  漫長夜,晚星,光輝,星閃照,漆黑漫長夜。

仔細分析,全詞重覆的意象很多,好處是易記易明,但很明顯的弱點是歌詞含意載量很低,這導致句子群的意思也頗重覆。


評論歌詞優劣的其中一個評論標準是和歌詞的載量有關。
當然,吾在這裡必需明正指出,這只是其中一個可供聽者衡量的標準,不是唯一的量尺。

因現在一般賞詞的聽眾,也頗多是盲目的,感情用事的,不用邏輯推理的。對他們來說,彷彿是 "只要是我鐘愛的,一切佳好"。其實意思往往就是: "我感覺良好,所以無問題。"

吾為避免五毛的非理性彈核,所以格外申明這點。

這項評詞標準就是 -- 好的歌詞出須是: "句無閒字,段無閒句,篇無閒段。歌詞意思可以用一句去表達的話,千萬不要用兩句。" 這就是說,寫多了重覆意思的文字句子,不是加強,而是累贅。無論寫文寫詩或歌詞,這個標準都可以應用。就以類似這個主題和情感世界的另一首古詞,穌軾的 "水調歌頭" 來作比較,聽眾就不難明白到何為詞意密度。

 "月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詞人從飲酒,心意飛到天上宮闕這個意象,再以 "高處不勝寒" 暗喻仕途艱險,寧願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去表白詞人嚮往被放逐那自由自在之心境。

意象由天落地,轉到無眠的詞人倚在窗前的情景,再回到千里共嬋娟 (月) 的天空意象去表達那懷念身處遙遠之地的兄弟之情。當中還點出了世事無常,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人生哲理。
聽眾只一比較,當了解甚麼才是 "句無閒字,段無閒句,篇無閒段" 的意思。

以此標準衡量,"但願人長久"  的歌詞含意的密度是低了一點。尚待改善。

再者,在這首詞的意象重覆,每段句子也沒甚麼新意的情況之下,亦使我想起國學大師王國維 "人間詞話"中談及的 "隔" 與 "不 隔" 的問題。當然,王國維的理論主要是探討舊詩詞。因舊詩詞愛以典故喻意。所以,靜安先生的 "隔與不隔" 論,是以詩詞能否清楚表達感情有關。詩詞如是 "隔", 則看詩像 "霧裡看花" ,怎看也不清。但如詩是 "不隔",其詩必是 "語語都在目前"的了。現用靜安先生標準,唐書琛的歌詞是屬 "不隔",清淅異常。可是意景也實是太 "顯" 了,少了一份中國詩詞要求的婉轉含蓄之美。

原來中國詩詞的美學特質,在於 "隱" "顯" 得宜,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王先生的論詩標準其實太重 "顯"。要知道詩詞中的 "顯" 和 "隱" 的功用不同,我們不能要所有詩都 "顯"。 說賅括一點,就如美學大師朱光潛 "論美" 一文中提及: '寫景,寫意象的時候要 "顯",言情的時候要 "隱"'。皆因寫景時隱,就易流於晦,像靜安先生所言如霧裡看花,不清不楚,不知與感情牽動有何關係。如寫情太顯,就使情流於淺薄,露而易盡。一首詩詞的情深大多必纏綿委婉,悱惻動人。

唐小姐此詞景淺而意象顯。眾人皆明。前面已有論之。
但寫情部份,只廖廖數句,也以 "顯"為主,直述感情,無甚變化。
例如在第一 ,二段,詞人寫道 :

"這夜闌靜處,獨看天涯星"
"但願人沒變,願似星長久"


倖好詞人以詩句修辭補救。縱觀全詞 ,其感情張力就在每次副歌裡重覆的第二句:  " 問人怎麼卻不會永久" 。這句是寫得很好,直接表達了詞人的強烈感情,屬直接描述句。也就是陳永康老師在 "新詩讀賞基本法" 一書中所說的 "Tell",即直述寫作手法。直述雖是 "顯" ,但詞人用了設問法這種修辭技巧。

在上句,唐小姐舖了路,先寫下了反問句: "漫長夜晚星若可不休?",在第二句就再直接自問: "問人怎麼卻不會永久?" 意思就是: 星可長在,但為何人不能在? 連續兩句就是迫問法的句子了,意思變成是對星的控訴,感情更趨強烈。這使人想起屈原的 "天問",不是無語問蒼天,而是垣率地控訴蒼天。

所以,寫作詩詞時運用詩句修辭是非常重要的。若非副歌這裡用了設問法,或迫問法,"但願人長久" 這個主題的張力就不會那麼有力。可是,由於意象的重覆,句子又多是直述式,難邀聽眾聯想,景象少了活潑。導致歌詞以整體而言缺少了溫婉含蓄,令人回味的美。

論詞意趣味,是賞詩評詞的一種技巧。除了分析詩詞中的技巧,主題內容,感情世界,表達方式等 ,吾就這首 "但願人長久" 評論提出了詞意密度和顯隱理論。可惜,唐書琛的 "但願人己久" 較少表現出婉轉曲達,感情含蓄的 "隱" 之美,詞味之餘韻尚嫌不足。當然穌軾的 "水調歌頭" 是絕佳例子去作進一步探討如何在詩詞中表現這兩種美學,但本文是試評唐書琛小姐的詞,所以論穌軾的古詞,只好留待日後有機會再作探討了。



David Leung
2016-06-17 published



後記:


又表了以上的文章,也同時收到舊學友的感想,我亦隨之回覆。
由於與此文有關,所以也將兩封通信引錄在此,以供讀者了解箇中的來龍去脈。


引文 (原文):


已閱讀,
似一文兩評。

David 考慮咬文,
入俗才最重要,
世間作品要嚼字很多,
成就共鳴的卻有……
幾人?

我本非音樂愛好者,
而是知音人,
我只著重 lover who loves to the end of their time.
兩歌說夫妻之爱,
前後呼應,
經時光洗藻,
致死不渝。  🙏🏻🙏🏻

*************************************************************************************

引文 (原文):

Frank, 

倾這類話题是不宜平台講,悶親人。

我們作藝術評論,有不同角度,其中一個就是探討為何作品能對受者產生这樣的感覺。

就如我目视不清,只知  symptom, 不知cause,成因,就要請教你一樣。
所以探討對藝術作品產生感覺的根源,這作品是如何表達出這種情感,大都會跟技巧有關。修辭學是其中一個技巧。

Rhetoric 是古希臘哲士在辯論中常用的語言技巧。Plato 說過,有些修辭技巧容易說服某一類人,另一些技巧則適合另一類人。

這些技巧修辭的種類,古今中外皆很相似。就如你不自覺都寫 "經時光洗藻",這就是暗喻,metaphor.

讀者要欣賞你所說的夫妻之愛的長久之意,不能不思考。你說的這愛不單是時間長久,是在年月日的過程中經歷不斷更新。因每天洗 [澡] 使你身體refresh.換然一身。讀者其實要领悟你字裡行間的感情,想深入一点感受,也離不開思索你的用詞遣句。是嗎?

不思想的,就會匆匆看過,已為你只是表達時間長久之意,沒有看出那讓愛不斷更新之情。所以看後便會隨即遺忘。這又有何用呢?


理論只像一塊  Len,助我們理解  Object  的不同部分。

不同的  lens,就看到事物不同的特点,如  telescope 能望遠,microscope 能望近一樣。
從來文學,音樂評論,都不是隨筆,只談感受。
你如果去過德澳,參加過當地音樂會,去過 museum, 跟當地普通人倾談,就知  criticism  和  elite art 如何入俗,打進社區,令人提高情操。

至於本地人能否對真正的評論起共鳴,我們不須過度介懷。我們從事藝術創作,學術研究,早已心理预備,既有喜之,也有惡之的人。因人惡之,難道我們就不做?。就算是10,000 個研究,10,000 個創作,只得一個人受益,只得一個研究對人類有用,我們從事藝術工作的,學術的都會照做。

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
其實香港地也有不少愛好藝術文学的人。但為數不多。
所以一個人不懂,就要學,沒有的,就要培養,艺木修養是做人修身的品質。
藝術做到入俗是另一門學問,而藝術本身並不一定要艱深。但跟通俗不同。
這也是另一個論题。

香港人重功利,重實制,已是不爭的事實。若有朋友從事這類 "無錢揾" 的事,請多加鼓勵支持。社會上加点真善美,戾氣也較少。

欣賞藝術作品,如音樂文學等要學懂思考,還要加上懂得聯想和感受。不單是官能性感受。也有沉思性感受。

還是這句,勤勉自學,必臻佳境。
但是 "冇錢赚" 的,做了學了也不一定受到認同。
這是我們文人的悲哀。


😬😬😬😉


Finished



David Leung

2016-06-17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