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追求學問的這幾十年 期間 (中學畢業後,沒有停過學習,我怕也有三十年了),特別是對於各種學術學科範疇裡的理論與哲學,也有一些涉獵,當然也不免有一些個人體會與心得,能與學生分享。有感於現在的一般學生,沒有好好仔細分劃這兩個屬不同的研究範圍,所以,每每在討論問題時,難免將這兩種研究混為一談,產生了不少溝通上的問題。
註: 以下討論全是我個人對人為哲學和理論的定義的看法,不同於現在一般在學術界流行的介定與意思。
何謂哲學 (Philosophy)? 其實,所有 英文有 xxx---phy 尾的 字,都是指一種 study (研究)。例如,Geography,是指地理學 (研究)。 當然,合理的說,有任何研究學習的活動,就必定是人為的。所以,我們很喜歡說這是人為哲學。人為哲學當然不是從天上的上帝來的,不是從聖經真理來的。但是 Philosophy ,是特別指 study 所有有關人的生命,生活和本質,與及這個世界和宇宙的意義。因為英文的字,如果前頭的字根帶有 Phil---xxx 的話,就是 "愛好,喜愛" (love) 的意思。Oxford Advance Learner Dictionary 7th edition 就簡單地解釋哲學為: The study of the nature and meaning of the universe and of human life。當然,古希臘字詞有關 Philosophy 這個字詞的意思,就是 Love of Wisdom,愛好智慧。不過,在古希臘時代,人們最感與趣的,最愛好的是辯証人神及其本質的問題,亦即宗教問題。這 wisdom,當然不是指一般事物,實乃人生宗教等意義的智慧。這和 Oxford Dictionary 所提及的定義沒有很大的衝突。
人為哲學既是研究宇宙和人類生命本質的意義,我就沒有甚麼興趣轉研下去了。因為要明白人和世界,我認為我們身為人類本身,並沒有資格去推敲論斷,因為我們都是受造物。當然,我們還是可以 study 人類的,但不是從受造的人類研究所得的哲學結論去明白人類本身,因為這結論一定不會準確。比如說,你會從用家那方面去了解 window 7 的程式嗎? 還是向 window 7 程式編寫小組去探討問題? 我說的這比喻背後所呈示的 理論 (underlying theory) 十分簡單清楚。就是一個 problem - source 原理。我們要解決一個問題 (problem),不是從其他方面,而是必定從問題的來源 (source) 處尋得解決方法。就好像房屋有問題,你要了解這房子的結構,就應該去尋找建築的工程師,找尋樓宇圖則,你問房客,又怎會知道正確答案呢? 雖然你可以不理會來源 (source) 所提供的答案去解決問題,可是,你發現你得到的結果,就是 1. 問題未能解決,2. 問題暫時解決了,但很快又重現,3. 舊問題去了,但同時是帶來了另一個新問題,亦即我們常說的以難題取代難題。生活上常常應用的 Problem -- Source Theory 是很簡單的理論,人人都懂。只是將這理論應用在信仰上,人們就因他們不想接受一位比他更高的上帝而拒絕了。理論,其實可以是這樣簡單的。只是一種引導人觀察和思巧世上事物的律則指引。例如, Deconstruction (解構) 可以是一種文學理論,拿來思巧文學作品的其中一種指引律則和方法,它有哲理性,但不是哲學研究。可是,假如一些理論是從人為哲學衍生出來的,為的是解釋人為哲學研究,服務人為哲學的。那麼,對不起,我也沒甚麼興趣去了解了。理論,在我看來,只是幫助我們了解世上的事物 "thing",不是人生的意義。雖然我不能否認,在一般學術範疇裏是有哲學理論的存在 (專門用來研哲學的理論)。
所以,對於探求人類的本質,生命的意義,宇宙世界的認知的哲學,為何不從人類,宇宙世界的來源處尋求答案? 十分簡單,從造物主耶和華上帝就可以。這就說明,為甚麼我有時會對遇到的人這樣說,我很想和你談談人生的哲學,但不是人為的哲學,這哲學是從上天來的。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了。
至於何謂理論 (theory),這裡我不再詳論了。請參閱我上一篇在 2011-01-06 以英文發表的文章 Theory We Live By。
由此可見,理論和哲學是有互相關連。可是我們還是可以將兩種學問,分屬放在兩個不同範疇的學科作研究。我們也不難發現,在研究上,和學科的細分類上,也有純學科的研究和相關的理論研究。就如我們有研究音樂學的,也有專研建立各種理論,用於研究音樂作品之上的這兩個獨立學科。
今天很多人 generalize (普遍化) Philosophy 這個特別的字詞 ,把它的意思擴大了,普遍化了,還把它用在很廣闊的學術研究,甚至文化生活的層面上。這種 generalization很普遍,就像政府最近常常在發表的報告上用 "解構" (Deconstruction) 這個字詞。例如,我們聽見政府發言人說甚麼解構某某議員的論點等。其實,從上文下理看,政府想用的字詞只是 "解釋" (explain)。
至於 這個 generalized 了的 "哲學",今天隨處可見。例如,我們常看見學者用這類字眼 -- 研究語言的哲學,音樂的哲學,詩詞的哲學,建築的哲學等。就連現今在大學裡的哲學學科研究,亦擴大至研究各類事物的本質和其存在意義,不再局限於只研究人類本質和宇宙存在等問題。至於在文化生活上,我們就見過,別人說甚麼 "烹調哲學,Keep Fit 哲學" 等。這個所謂哲學,也有類似意思。所以,我們以後不用擔心這些字詞了。它的意思只是探討 XX 的本質,存在和其變化現象。不過,話得說回頭,我仍是希望將人為哲學研究,囿限於人與神,其本質和存在意義的範圍以內,就像古希臘的哲學研究嶺域一樣。學術裏的哲學就是哲學,只是一個探求人生宇宙意義的哲學學科。
記得有一次,聽老師說了一個有關人為哲學的故事。我就更看出人為哲學的不可靠。
這是有關彿教六祖慧能怎樣能成為第六代禪宗的傳說。
話說,五祖知道自己就要死了,想傳位給下一任禪宗。他心儀的兩個人選是初入門的慧能和追隨了自己很長時間的大弟子。為了選擇其中一人,五祖就叫他們各作一首禪詩,看看他們對彿的悟性和修為哪個更高。
坦白說,對禪的參悟,就肯定是人為哲學,是探討人生意義的一個研究。何為禪的修為? 就是彿教常強調的 "大徹大悟",就是要人視萬事皆空,不要執著。 而了解人生意義,假如是應用了這個所謂 "頓悟" 或 "大悟" 的禪學理論,那麼,人又怎可以說是真正明白何為人生意義呢!
原因請看下文。
這是他們充滿笑話的詩。
大弟子的考試詩:
身是萻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事
無處惹塵埃
六祖慧能的詩:
萻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不須多說,五祖就很喜歡慧能的 "空" 的修為。傳位給他,因為他不執著,又無明鏡,又無塵埃,連一物也沒有。
可是,我打趣的說,如果我有份寫詩,五祖就一定傳位給我。
我即時回贈一詩:
萻提興明鏡
非鏡也非臺
根本無事物
何物叫塵埃
請評賞。我豈不是連明鏡和塵埃也不知是甚麼? 又怎會有任何沾染呢? 我豈不是更 "空"? 試問五祖不傳位給我這個如白痴一樣 "空" 的人,該傳給誰?
人為哲學,你根本連一秒鐘也不值得花。
David Leung (theorydavid)
2011-01-08 (published)
In addition to publish David Leung's (theorydavid, or Leung Sir) teaching, and musical activities, the blog Music and Arts:音樂與藝術 is also used to reflect his ideas of and aesthetic respones to music, literature, poetry, painting,and various arts written in the form of articles, poems, and academic papers.Your heartfelt responses are my great support. For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advance music learning, please also visit my personal website: http://www.davidmusiccenter.com/。
總網頁瀏覽量
2011年1月8日 星期六
以音樂語言學去探討音樂意義 (3): 修辭性的 Head Motive 在詩歌107中的運用
前言: 本文章接續 2010-12-28 和 2011-01-03 前兩篇文章去探討主導動機 Head Motive 怎樣以音樂修辭的方式在作品中表達音樂意義。
以下是羅大佑的歌曲 是否 (假如) 的樂譜。請留意繼第三小節後,每一句樂句的起頭處,都是以兩個樂音下行六度跳進,並以模進進行,其節奏特色使之成為 樂句的 Head Motive。
以上的樂譜顯示,mi--sol. 是第一句的 Head Motive,fa--la. 是第二句的 Head Motive,sol--si. 則是第三句。Head Motive之後,樂音就繼續向前發展,組成整句樂句。在副歌處 (Refrain) ,兩句樂句都以 do'--fa下行五度跳進作為樂句的 Head Motive,將音樂逐層地推進至高潮。
若我們以音樂修辭的方式去理解,第一樂段的樂句看來就像以下的設計:
(以下以標點符號作為句字修辭的符號,而 xxxx 等 則是從 HeadMotive 發展出來,延續樂句的樂音。我們在這裡的分析不須理會音高 pitch)
?? xxxxxxxx,
?? xxxxxx。
?? xxxxxxxxx, xxxx,xxxx,xxxx。
而副歌樂段,就看似以下的設計:
!! xxxxxxxxx,xxxx,xxxxxxx。
!! xxxxxxxxx,xxxx,xxxxxxxx。
音樂修辭的設計,是引導著音樂旋律的前進。我在這裡用標點符號去代表樂句的修辭,讓讀者可以想像音樂所能表達出的意思。
再看看普通話歌詞的語文修辭,實在與音樂修辭的設計非常吻合,堪稱曲詞互配。
請看看以下歌詞中的語法修辭,也以 Anaphora 來設計:
第一段:
是否 ? 這次我將真的離開你,
是否 ? 這次我將不再哭。
是否 ? 這次我將一去不回頭,走上那條,漫漫永無,止境的路。
副歌:
多少 次的寂寞掙扎在心頭 ! 只為挽回,我將遠去的腳步。
多少 次我忍著胸口的淚水 ! 只是為了,告訴我自己不在乎。
讀者可前以下往 youtube 網址聆聽 是否。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z_osv7x6Gc&feature=related
值得一提,本人很喜歡普通話版 是否,"是否" 這兩個字的國語發音,很吻合下行六度的 mi---sol。可是,隨了歌詞能以普通話只得四聲的優勢 (廣東話版 假如 就不能),毫不困難地將音樂修辭的格式,差不多如實的反影出來,我喜歡它主要更因為 是否 不是一首描寫男女愛情的情歌。查實它是電影 搭錯車 的插曲。(主題曲是酒干倘賣無)。故事是描述父女之間那真摯感人的愛。因女兒一心想成為歌星,不得不忍痛地和貧困,並靠拾荒為生而養大自己的老父斷絕關係。為了女兒成名,老父至死也默默承受。這首歌就是當女兒忍痛地離開相依為伴的老父,去闖所謂的一番事業時唱的。
從以上的討論,我們大概明白,何謂音樂修辭性的主導動機 Head Motive ,以及它是甚樣由 語法上的 Anaphora ,詩歌性修辭 (poetic rhetoric) 演變出來。由於音樂的語法是可以傳遞意義的,所以當聆聽者以樂音的修辭設計來聽這首音樂時,在理論上,這些樂音是可以引起聽者的感受和反應 (emotion and response),從以產生美學上的愉悅 (aesthetic pleasure)。
待續........ To Be Continued.........
David Leung (theorydavid)
2011-01-08 (published)
以下是羅大佑的歌曲 是否 (假如) 的樂譜。請留意繼第三小節後,每一句樂句的起頭處,都是以兩個樂音下行六度跳進,並以模進進行,其節奏特色使之成為 樂句的 Head Motive。
是否 / 假如 的樂譜 |
若我們以音樂修辭的方式去理解,第一樂段的樂句看來就像以下的設計:
(以下以標點符號作為句字修辭的符號,而 xxxx 等 則是從 HeadMotive 發展出來,延續樂句的樂音。我們在這裡的分析不須理會音高 pitch)
?? xxxxxxxx,
?? xxxxxx。
?? xxxxxxxxx, xxxx,xxxx,xxxx。
而副歌樂段,就看似以下的設計:
!! xxxxxxxxx,xxxx,xxxxxxx。
!! xxxxxxxxx,xxxx,xxxxxxxx。
音樂修辭的設計,是引導著音樂旋律的前進。我在這裡用標點符號去代表樂句的修辭,讓讀者可以想像音樂所能表達出的意思。
再看看普通話歌詞的語文修辭,實在與音樂修辭的設計非常吻合,堪稱曲詞互配。
請看看以下歌詞中的語法修辭,也以 Anaphora 來設計:
第一段:
是否 ? 這次我將真的離開你,
是否 ? 這次我將不再哭。
是否 ? 這次我將一去不回頭,走上那條,漫漫永無,止境的路。
副歌:
多少 次的寂寞掙扎在心頭 ! 只為挽回,我將遠去的腳步。
多少 次我忍著胸口的淚水 ! 只是為了,告訴我自己不在乎。
讀者可前以下往 youtube 網址聆聽 是否。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z_osv7x6Gc&feature=related
值得一提,本人很喜歡普通話版 是否,"是否" 這兩個字的國語發音,很吻合下行六度的 mi---sol。可是,隨了歌詞能以普通話只得四聲的優勢 (廣東話版 假如 就不能),毫不困難地將音樂修辭的格式,差不多如實的反影出來,我喜歡它主要更因為 是否 不是一首描寫男女愛情的情歌。查實它是電影 搭錯車 的插曲。(主題曲是酒干倘賣無)。故事是描述父女之間那真摯感人的愛。因女兒一心想成為歌星,不得不忍痛地和貧困,並靠拾荒為生而養大自己的老父斷絕關係。為了女兒成名,老父至死也默默承受。這首歌就是當女兒忍痛地離開相依為伴的老父,去闖所謂的一番事業時唱的。
從以上的討論,我們大概明白,何謂音樂修辭性的主導動機 Head Motive ,以及它是甚樣由 語法上的 Anaphora ,詩歌性修辭 (poetic rhetoric) 演變出來。由於音樂的語法是可以傳遞意義的,所以當聆聽者以樂音的修辭設計來聽這首音樂時,在理論上,這些樂音是可以引起聽者的感受和反應 (emotion and response),從以產生美學上的愉悅 (aesthetic pleasure)。
待續........ To Be Continued.........
David Leung (theorydavid)
2011-01-08 (published)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