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7年6月24日 星期六

應邀試評盧冠廷的 "但願人長久"

前言:

有舊中學學友,閒談中提及唐書琛填詞,盧冠廷作曲主唱的歌曲 "陪著妳走", 最近因電視台翻唱而大熱,而這首歌也是令人聽得甜絲絲的。舊學友也說另一首歌 "但願人長久" 亦很好聽,旋律流暢。問吾有沒有評論過此歌詞,歌詞怎看?

回顧七,八十年代的香港流行曲,真的是首首精品,雖不乏進口日本流行曲調,並套上粵語歌詞發行,其中不少仍是曲詞俱佳,使人至今還津津樂道。

吾當時乃半個圈中人,雖然才情學識有限,但也很熟悉這時期的歌曲歌詞。

既是閒聊中舊學友提及,吾就翻看這首歌曲的歌詞,試試找出有沒有可供討論的論點。要知寫歌詞評論,有兩點基礎必先建立。第一是看看歌詞本身有沒有可供討論的論題 (argument),例如是歌詞有沒有修辭病句,意思不通的句子,或主題不清等; 第二是看看有沒有適合的文學分析理論,拿來詮析 (interpret) 歌詞的主題意念,感情世界,寫作技巧等。

"但願人長久" 的旋律,顯淺易唱,而歌詞則保持唐書琛的風格,皆是易記,易唱,易明。全詞環繞著 "但願人長久" 這個主題。實是乎合流行曲歌詞所需條件。

那有甚麼可以評論呢?



正文:

我們試比較唐書琛寫的 "陪著妳走" 和 這首 "但願人長久",不難發現,唐書琛的中文寫作進步了很多。這首歌的詞沒有前者的病句,也沒有甚麼修辭上的 "Problem"。所以,實是沒甚麼可談。但任何藝術評論,都需要 "problematize" 所評論的 object (對象),從而 "create", 製造出一些 "issue",論題來。怎辦?

這首歌的曲名是 "但願人長久" ,喚起了起我們穌軾的 "水調歌頭" 的結尾句子。所以主題很清楚,也是寫夜裡對月或星懷人。相信所懷念的對象是詞人的摯愛吧。

這裡我們也不難發現唐書琛用了很多筆觸點出了夜,星,光輝等外在景物的意象, 去襯托出 "人不在,但星月光輝卻常在" 的情懷。

讓我們看看第一,二段:

意象如: 夜闌,每夜,天涯星,繁星,長照耀,星閃照,每夜常在。

再讓我們看看副歌:

意象如:  漫長夜,晚星,光輝,星閃照,漆黑漫長夜。

仔細分析,全詞重覆的意象很多,好處是易記易明,但很明顯的弱點是歌詞含意載量很低,這導致句子群的意思也頗重覆。


評論歌詞優劣的其中一個評論標準是和歌詞的載量有關。
當然,吾在這裡必需明正指出,這只是其中一個可供聽者衡量的標準,不是唯一的量尺。

因現在一般賞詞的聽眾,也頗多是盲目的,感情用事的,不用邏輯推理的。對他們來說,彷彿是 "只要是我鐘愛的,一切佳好"。其實意思往往就是: "我感覺良好,所以無問題。"

吾為避免五毛的非理性彈核,所以格外申明這點。

這項評詞標準就是 -- 好的歌詞出須是: "句無閒字,段無閒句,篇無閒段。歌詞意思可以用一句去表達的話,千萬不要用兩句。" 這就是說,寫多了重覆意思的文字句子,不是加強,而是累贅。無論寫文寫詩或歌詞,這個標準都可以應用。就以類似這個主題和情感世界的另一首古詞,穌軾的 "水調歌頭" 來作比較,聽眾就不難明白到何為詞意密度。

 "月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詞人從飲酒,心意飛到天上宮闕這個意象,再以 "高處不勝寒" 暗喻仕途艱險,寧願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去表白詞人嚮往被放逐那自由自在之心境。

意象由天落地,轉到無眠的詞人倚在窗前的情景,再回到千里共嬋娟 (月) 的天空意象去表達那懷念身處遙遠之地的兄弟之情。當中還點出了世事無常,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人生哲理。
聽眾只一比較,當了解甚麼才是 "句無閒字,段無閒句,篇無閒段" 的意思。

以此標準衡量,"但願人長久"  的歌詞含意的密度是低了一點。尚待改善。

再者,在這首詞的意象重覆,每段句子也沒甚麼新意的情況之下,亦使我想起國學大師王國維 "人間詞話"中談及的 "隔" 與 "不 隔" 的問題。當然,王國維的理論主要是探討舊詩詞。因舊詩詞愛以典故喻意。所以,靜安先生的 "隔與不隔" 論,是以詩詞能否清楚表達感情有關。詩詞如是 "隔", 則看詩像 "霧裡看花" ,怎看也不清。但如詩是 "不隔",其詩必是 "語語都在目前"的了。現用靜安先生標準,唐書琛的歌詞是屬 "不隔",清淅異常。可是意景也實是太 "顯" 了,少了一份中國詩詞要求的婉轉含蓄之美。

原來中國詩詞的美學特質,在於 "隱" "顯" 得宜,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王先生的論詩標準其實太重 "顯"。要知道詩詞中的 "顯" 和 "隱" 的功用不同,我們不能要所有詩都 "顯"。 說賅括一點,就如美學大師朱光潛 "論美" 一文中提及: '寫景,寫意象的時候要 "顯",言情的時候要 "隱"'。皆因寫景時隱,就易流於晦,像靜安先生所言如霧裡看花,不清不楚,不知與感情牽動有何關係。如寫情太顯,就使情流於淺薄,露而易盡。一首詩詞的情深大多必纏綿委婉,悱惻動人。

唐小姐此詞景淺而意象顯。眾人皆明。前面已有論之。
但寫情部份,只廖廖數句,也以 "顯"為主,直述感情,無甚變化。
例如在第一 ,二段,詞人寫道 :

"這夜闌靜處,獨看天涯星"
"但願人沒變,願似星長久"


倖好詞人以詩句修辭補救。縱觀全詞 ,其感情張力就在每次副歌裡重覆的第二句:  " 問人怎麼卻不會永久" 。這句是寫得很好,直接表達了詞人的強烈感情,屬直接描述句。也就是陳永康老師在 "新詩讀賞基本法" 一書中所說的 "Tell",即直述寫作手法。直述雖是 "顯" ,但詞人用了設問法這種修辭技巧。

在上句,唐小姐舖了路,先寫下了反問句: "漫長夜晚星若可不休?",在第二句就再直接自問: "問人怎麼卻不會永久?" 意思就是: 星可長在,但為何人不能在? 連續兩句就是迫問法的句子了,意思變成是對星的控訴,感情更趨強烈。這使人想起屈原的 "天問",不是無語問蒼天,而是垣率地控訴蒼天。

所以,寫作詩詞時運用詩句修辭是非常重要的。若非副歌這裡用了設問法,或迫問法,"但願人長久" 這個主題的張力就不會那麼有力。可是,由於意象的重覆,句子又多是直述式,難邀聽眾聯想,景象少了活潑。導致歌詞以整體而言缺少了溫婉含蓄,令人回味的美。

論詞意趣味,是賞詩評詞的一種技巧。除了分析詩詞中的技巧,主題內容,感情世界,表達方式等 ,吾就這首 "但願人長久" 評論提出了詞意密度和顯隱理論。可惜,唐書琛的 "但願人己久" 較少表現出婉轉曲達,感情含蓄的 "隱" 之美,詞味之餘韻尚嫌不足。當然穌軾的 "水調歌頭" 是絕佳例子去作進一步探討如何在詩詞中表現這兩種美學,但本文是試評唐書琛小姐的詞,所以論穌軾的古詞,只好留待日後有機會再作探討了。



David Leung
2016-06-17 published



後記:


又表了以上的文章,也同時收到舊學友的感想,我亦隨之回覆。
由於與此文有關,所以也將兩封通信引錄在此,以供讀者了解箇中的來龍去脈。


引文 (原文):


已閱讀,
似一文兩評。

David 考慮咬文,
入俗才最重要,
世間作品要嚼字很多,
成就共鳴的卻有……
幾人?

我本非音樂愛好者,
而是知音人,
我只著重 lover who loves to the end of their time.
兩歌說夫妻之爱,
前後呼應,
經時光洗藻,
致死不渝。  🙏🏻🙏🏻

*************************************************************************************

引文 (原文):

Frank, 

倾這類話题是不宜平台講,悶親人。

我們作藝術評論,有不同角度,其中一個就是探討為何作品能對受者產生这樣的感覺。

就如我目视不清,只知  symptom, 不知cause,成因,就要請教你一樣。
所以探討對藝術作品產生感覺的根源,這作品是如何表達出這種情感,大都會跟技巧有關。修辭學是其中一個技巧。

Rhetoric 是古希臘哲士在辯論中常用的語言技巧。Plato 說過,有些修辭技巧容易說服某一類人,另一些技巧則適合另一類人。

這些技巧修辭的種類,古今中外皆很相似。就如你不自覺都寫 "經時光洗藻",這就是暗喻,metaphor.

讀者要欣賞你所說的夫妻之愛的長久之意,不能不思考。你說的這愛不單是時間長久,是在年月日的過程中經歷不斷更新。因每天洗 [澡] 使你身體refresh.換然一身。讀者其實要领悟你字裡行間的感情,想深入一点感受,也離不開思索你的用詞遣句。是嗎?

不思想的,就會匆匆看過,已為你只是表達時間長久之意,沒有看出那讓愛不斷更新之情。所以看後便會隨即遺忘。這又有何用呢?


理論只像一塊  Len,助我們理解  Object  的不同部分。

不同的  lens,就看到事物不同的特点,如  telescope 能望遠,microscope 能望近一樣。
從來文學,音樂評論,都不是隨筆,只談感受。
你如果去過德澳,參加過當地音樂會,去過 museum, 跟當地普通人倾談,就知  criticism  和  elite art 如何入俗,打進社區,令人提高情操。

至於本地人能否對真正的評論起共鳴,我們不須過度介懷。我們從事藝術創作,學術研究,早已心理预備,既有喜之,也有惡之的人。因人惡之,難道我們就不做?。就算是10,000 個研究,10,000 個創作,只得一個人受益,只得一個研究對人類有用,我們從事藝術工作的,學術的都會照做。

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
其實香港地也有不少愛好藝術文学的人。但為數不多。
所以一個人不懂,就要學,沒有的,就要培養,艺木修養是做人修身的品質。
藝術做到入俗是另一門學問,而藝術本身並不一定要艱深。但跟通俗不同。
這也是另一個論题。

香港人重功利,重實制,已是不爭的事實。若有朋友從事這類 "無錢揾" 的事,請多加鼓勵支持。社會上加点真善美,戾氣也較少。

欣賞藝術作品,如音樂文學等要學懂思考,還要加上懂得聯想和感受。不單是官能性感受。也有沉思性感受。

還是這句,勤勉自學,必臻佳境。
但是 "冇錢赚" 的,做了學了也不一定受到認同。
這是我們文人的悲哀。


😬😬😬😉


Finished



David Leung

2016-06-17  Published



2017年6月17日 星期六

離開了豬群的豬王也只是比豬還豬的豬: 評論歌詞 "陪你走"

前言:

這篇文章源於在舊同學群組裡,吾提出了一首最近由電視台翻唱,變成頗為流行的歌曲 "陪著妳走" 的病句問題。當時只是隨意指出問題所在,並不期望引發任何爭論。實情此曲初出版時,圈內的詞評者和唱片監制,已一致指出此曲確是好曲,旋律易上口,歌詞也真摯感人,能流行一時,也絕非僥倖。但可惜歌詞中的文句,確實含有不少沙石。尤以歌詞中的詞組配搭 (collocation),詩句文法邏輯 (poetic syntax) 的問題較為明顯。雖是這樣, 圈中人當時都認為,無減此曲成為一首流行好曲。再者,填詞人唐書琛是外國留學回來,看來英語比中文強,乃不足為奇。

其實病句的觀點實非吾之新見,乃是長久以來行內人的一致看法,那些問題句子更是習詞學生的良好參考例子。積極來看,如果一首歌詞能多受評論,就越顯出其價值,也能成為好的教材,幫助填詞人進步,這和流行與否無關。

但可惜吾忘了這類平台,只是 "吹水" 平台,成員見識氣度水平不一。常常只留於你吹捧我,我又捧下你的層面。如果是談談私下感想,個人想法,即興提供意見還可以,卻千萬不可作學術評論。儘管是 "吹水" 平台,但又確實可讓人輕鬆一下,有其價值。可是作學術評論實是不合宜。要知學術性的詩詞評論,也有其特定規則和方法,不是外行人可以察覺得到。關於吾這個提案,其 issue (評論重點) 只是就詞中的詩文句法邏輯 (syntax) 和 collocation (詞組配搭) 所產生的問題作為討論焦點,其他的 issues 如這首歌是否感人,好歌,又或流行曲是否可以容許像這首歌出現的 "病"句或文法邏輯問題存在等,皆不是評論重點 。

可是,情況可想而知,各路 "高手"各抒已見,但全不是對應 issue,就像你說這菜好味道,他答坐巴士來吃飯很費時一樣。這群高談論之輩,不乏在自己工作領域裡是專業人仕。由此可見,不同專業範疇,思想範式可以是非常天轅地徹的。

其中一個 "評論"  ,原文是這樣寫:

"斜陽裡,無魄更壯。斜陽,何來還有氣魄?"

吾相信評論者所暗示的意思是: 流行曲歌詞的中文寫作文法沒有邏輯 (not make sense),是很普遍的,不足為怪。好似這首歌曲 "前程錦鏽" 一樣。所以,"陪著妳走" 含有不乎合文法的句子,只是小事。

當然,稍有水平之輩,都知道答案,用這例子去支持其論点是否成效。但究竟斜陽真的可不可以有氣魄,又或斜陽能使人感到氣魄雄偉嗎? 這引起了一些爭論。吾也請另一個曲詞評台的成員評一評。

其中一個在曲詞平台的回應,也就是這篇文章的標題。

這評論是論人,不是論事。評論說: " 在豬欄裡就算是豬王,離開了豬群,也只是比豬還豬的豬!"

吾雖不同意評詞變人。也不會寫這樣人的句子,但不得不佩服此句子的修辭技巧。一句完整句子裡就用了六個 "豬" 字,各"豬" 用法皆有些微不同。這使我想起,有人說以往廣東人和外省人 "鬧交" 一定贏。因為廣東人的粗口,可以十八個字連綿不斷,問候對方從親戚至雙親,問個不停。當然這只是笑話。但這句評論既然修辭頗佳,言詞震撼,吾就借來作標題,以吸引讀者,開個玩笑。


作為一位學者,也趁此機會,用比較學術的原則和觀點,去點評那幾句據說有問題的歌詞。至於文章風格,吾仍沿用一貫散文隨筆的寫法,讓讀者易於明白。



正文:

在評論 "陪著妳走" 的病句之前,我先討論歌曲 "前程錦鏽" 開始時兩句,有沒有詩文句法錯誤,和句子意思是否不合常理 (not make sense)。

流行曲歌詞的一般學術評論標準是: 詞句文字是否做到易記易唱易明,歌詞是否含有優美的詩文修辭,詞組是否含有韻律性。當然,寫作詩詞的句法,與寫作文章用的詩詞句法有很大不同。但不是那 "欄外" 的所想的自由到 "無管制","怎寫都得",毫無章法。

周錫教授的 "中文寫作新視野" 就提供了本文的詩文句法所需的標準和原則。讀者可自行參考。


歌曲 "前程錦鏽"裡的頭兩句是:

斜陽裡,氣魄更壯。
斜陽落下,心中不必驚慌 。

首先,這兩句音樂旋律是 "平衡句法"。 所以,歌詞要填得好,也要寫近似 "均衡句"的句式去配合自身音樂的結構。再者,旋律頭三個音 "sol sol do' ", 是句題動機 (head motive),像是邀請詞人用合頭式詩句修辭去處理。果然,盧老師真的用了。他用了兩次 "斜陽" 作為句首合頭詞組。兩組 "斜陽" 帶出不同意思的句子。

在詩詞句法,有一種技巧是省略法。周錫教授的 "中文寫作新視野" 已有詳論。簡單來說寫詩詞時,所有文章句法要求的主語或謂語都在詞句中有需要時省略。最常見就是歌詞中不需點出 "我" 的存在。

例如:
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究竟是 "誰" 疑是地上霜,"誰" 舉頭,"誰" 低頭,全詩都沒指明。但詩人就是這個 "誰" 了。
顯然,那個 "我" 字,在詩中就省略了。

套用在 "斜陽裡......." 這兩句句子,清楚顯見,絕無問題,也不是病句,又合乎詩詞句法。而且 ,詞句修辭和旋律韻律也互相配合了格律,所以,在這分析論點上,頭兩句是好的歌詞。

至於爭論重點  ,就是句子內容是否合乎常理 (make sense)? 斜陽可以表現氣魄嗎? 等等問題,吾仍聽取其他人的看法後,再作評論。

公開了問題,"斜陽何來氣魄"的評論是否合常理後,收到很多回應。不如看看來自四方眾多網評中的幾條有趣回應。


原文如下:

a. 氣魄,就是氣勢... 斜陽 /夕陽
    幾度夕陽紅,...幾有氣勢


b. 我理解成首歌係唱歌者的感受....氣魄更壯...心中不必驚慌....
    係指歌者的感受....

c. 佢無影相?

   




d. 夕陽 / 斜陽 /   日落 .....最奇妙的地方是,氣勢磅礡得來卻人安寧之感
     火山,海嘯是有氣勢,卻是動態

e.  水平不足就是水平不足,很難跟這些人推理。


以上有些評論確是顯出水平。而吾的最初回應也差不多。皆因夕陽斜照,漫天影映出一片紅霞,確實是氣魄雄偉的攝人壯美。吾亦指出,此美感經驗 (aesthetic experience) 是就是壯美,英語叫 "sublimity"。如你不明白甚麼是 sublime 的感受,聽聽 Mahler 任何一首交響曲,又或貝九交響曲就明白的了。不過,美感經驗不同普通的官能感受。寫了這些在吹水平台,吾也覺不妥,對牛彈琴是也。用一句俗語來形容,就是 "慳番啖氣好過"。


返回 "前程錦鏽" 的評論。

"前程錦鏽"裡的第二句歌詞,是 "心中不必驚慌"。是 "誰" 的心中? 不用道明吧,是有人才可以有 "心中" 這詞組。既是前後呼應的詞句修辭,如果後句有 "我",前句也應有 "我"的存在。再者,前句歌詞裡有一個 "裡" 字,也是明顯道出有 "人" 自己置身其中才合乎語法。這句的意思應是,"我" 在斜陽裡,"我" 感受到氣魄所在。

最可笑的是,"吹水平台" 有人提出斜陽不代表氣魄。這個當然是道理。但盧國沾老師這兩句歌詞,從頭到尾都沒有說 "斜陽" 代表 "氣魄"。他只說 "斜陽裡,[我感到]氣魄更壯" 而矣。

再者,當詩詞中寫景,但又無點明主語的 "你,我,他" ,那景色又帶出人的感情時,就是文學理論中常說的情景交溶。在這情況,詩人是物我兩忘,以景溶情,以情溶景。我們常說詩詞的 "意境" ,就與這種情景有關。"境"者,心境也。與人的感情世界有關,但 "境" 也是地域界限,如國境是也。所以也與外物景象有關。而"意"者,乃詩詞的主題意念 (idea),也即詩人的本意,通過詞歌句子而表達。雖然王昌齡的意境學說,仍屬抽象,至今未有統一理論,但身受華夏文化影響,華人賞詞,仍少不勉常用意境來論之,方便了解。吾也不便在這裡作詳細探討。

以此推論,"斜陽裡..."  這一詞句,也含有意境。

本來 "前程錦鏽" 一曲的歌詞只屬中等水平。就連盧老師也只自評為中規中矩,不值一提。只是勵志歌詞在當時七十年代還是少見,加上旋律夠動聽,所以紅了。現今如果不是有人亂套例子,這麼多年來,都引不起詞評人談論這詞,更遑論歌曲開始時這兩句句子,因為太普通,亦合乎句法,沒有甚麼不妥的緣故。所以,就連吾也不察覺這兩句驟看平平無奇的歌詞的張力所在。

其實,賞詞者該看得出盧老師在這裡用了以虛化實的技巧,把本來只是虛字的 "更" 字,變成有程度上的遞增的描述。 他的歌詞說: 人置身 "斜陽裡, 氣魄更壯"。即是暗示,人看見斜陽,當感受其氣魄雄偉,但能置身其中,感受到的氣魄也更壯麗。這頭兩句歌詞,擘頭而來的景緻,已叫人吃不消了。

我們不要忘記,歌詞主題是勵志的,十分積極的自勉。前文後理都環繞著這既定的主題情節而發展。人要自我勵勉,當然會說類似 "氣魄更壯" 這樣的話。就像遇到挫折時,自己激勵自己說: 明天會 '更' 好!  所以,在斜陽照耀之下,那怕晚夜之來臨,因為明朝天邊的 [旭日] 又會帶出希望。

總而言之,"斜陽裡....."這句歌詞,每論是詩文句法,又或意思邏輯方面,都沒有在 "吹水平台" 裡所提出的 no sense (不合常理)。

現在轉到 "陪著妳走" 中引起爭論的問題詞句。

當時,吾隨意說這雖是好歌,深情真摰,但也不是全無沙石。其中詩句邏輯也有問題。

吾提出了歌詞中最尾兩句是最明顯。

原詞是:

我倆已是無力前行,跟我一起飛去。

這句句子,在多年前,著名詞評人黃志華先生已提出過配搭錯誤,句子出現配搭邏輯不妥的問題。並提議以 "路" 字替代 "力" 字。吾只是再次提出來。

改了後,這兩句歌詞就變成:

我倆已是無路前行,跟我一起飛去。

詞組"無力" 出現在上句,後句在邏輯上不應配以 "飛去" 這個詞組。為何?

不如先看曲詞平台上一個評論:

1. 無路前行才 make sense。試問既然無力,又怎樣飛去呢? 愚見而矣! (原文)

由此可見,不需黃志華老師提出,明眼人只一比較,就知前後句詞組配搭邏輯上出錯。意思當然也出現問題。

因為無路前行 ,不能用腳走,所以才一起飛過去才合常理。

所以前句詞組  "無路前行" 配搭後句詞組 "一起飛去",乃合理之選。

如果選 "無力前行",就像以下比喻。

去到海邊時,你就這樣對女友說: 我們行到好啦! 無力啦! 不如跟我船過去吧!

試問這句話合常理嗎? 你這樣說完,如你女友不回應一句 "你都 short !"
她就真的是 short 的了。

可是讓我們轉一轉這個比喻:

去到海邊,無路走了。你就指著對岸,對女友說: 我們既是無路再行,不如坐直升機飛過去啦!
你女友實回應,"good idea! "

當然,"陪著妳走" 是詞詞配搭邏輯的錯誤,不是出在 "我" 能不能真的飛去這個邏輯問題。其實詩詞句法修辭,有一種名為誇張法,是詩詞常用修辭法則。用了此法,文字當然不能直接了解。

李白詩云: 欲上青天攬明月。
難道李白真的可以飛上天嗎? 人當然不能飛。但詩文句法,卻容許這樣誇張地寫,絕無問題。

吾欲改善這兩句歌詞,會寫成:

我倆已是無路前行,跟我牽手飛去。

"跟我一起..." 和 "跟我牽手..." 這兩句有何分別?

在於詩詞句法中的 "呈現法" 和 "直述法" 之分。

陳永新先生在 "新詩寫作基本法"一書中提出 "show" 和 "Tell" 的寫法。他指出詩詞應多用 "show" 的寫法。文章則應用 "tell"的寫法居多。 "show" 的好處是寫出來的句子是景象 ,有視覺感,讀者看過後,要自已聯想畫面而帶出相應的感受。但直述法是直接告訴了讀者知道,所以讀者就不須思考,感受自然沒有那麼深刻。

上文的提議,想改善最後這兩句歌詞,用"牽手" 去代替 "一起",好處是詞意的密度能增高。因 "牽手" 已含有一起的意思。而牽手這是動作,有畫面呈現,帶出既溫馨又浪漫,誓死相隨的不渝之愛,點出了主題氣氛。

既說到主題氣氛,還有一點也值得討論,就是 "陪著妳走" 全曲的意象,皆隨著這永不分離,白頭到老,顯出真愛的主題而發展。

我們不難發現,副歌歌詞,意象全是與 "路" 有關, 多過與 "力" 有關。走路行路,字詞當然是自然配搭。

副歌一開始就寫:

陪著妳走                       (當然是相守相愛之路)
一生一世也不分
天天編出兩雙足印       (足印當然印在 "路" 上)
過千山,過千海           (當然指行過很多路)
如果走到這世界邊端   (這裡即是走到天涯海角,還不是指 "路" 的盡頭麼? ,無路可行吧!)

這也同時表明提議改寫的句  "我倆已是無路前行" 的合理性。

所以, 這首歌的主題顯示,那陪著妳走的,自然就是這條相愛不離的比喻性 "愛之道路"。
全首歌詞都這是以古詩詞文章 "賦比興" 的 "興" 的寫法。這是常用的詩詞寫作手法。

當時 "吹水平台" 有一個回應大意說: 化蝶雖不合常理,但很喜歡,感受很深。
他的意思可能說人又怎能化蝶,歌詞是不需看合不合邏輯,有感受就可以。殊不知,詩詞句法,不同於文章句法,可以用典故,可以誇張,可以借喻,明喻和暗喻,還有擬人法,擬物法。用這些修辭手法,也合乎詩文句法。用了這些手法,不需再用文章法則去衡量。

試看杜甫詩云: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試問花怎會哭呢? 鳥又怎會懂心驚呢?
這是擬人法的運用。
應運用這些詩詞修辭法時,是不能用文章式句法去解釋。

又或拙作:

烏江傳恨為驕狂.....  (這裡指項羽烏江自刎的典故)
蘇子寒窗勸苦讀....   (這裡指蘇秦刺股勸學,最終受六國封相的典故)
月娥忽悟桃源恨....    (月娥是指嫦娥的典故,桃源是指陶潛的桃花源記的故事)

因此 "吹水平台" 回應中所指的 "化蝶" 可引起共鳴,因無引文,所以只能猜度為詩詞寫法中的典故運用。所以用了化蝶,也並不是不合常理邏輯的句子。能引起共鳴,當然就是詩文句法,修辭用得妙,寫得好的緣故。

至於 "陪著妳走" 的另一句病句是顯然易見的,就算是較寬鬆的詩詞句法也是不能接受。這是歌曲的第一句歌詞:

時間片刻變陳舊。

陳舊是指可觸及的事物因時間久遠而變舊變質 。是形容詞。但 "時間" 此抽象的概念,不是事物,又怎能再用與時間有關的形容詞去形容呢?

吾在此不再評述。皆因在 "吹水平台" 也無人論之。其語法毛病是顯然易見了。


總結:

歌曲 "陪著妳走" 由於歌詞易明,易記,旋律又易上口,細看又發現詞句偶有 "呈示性"的詞句修辭,例如,"皆因有妳緊握我的手"等。這些句子很簡單,但畫面呈示的影象很鮮明,傳遞了溫暖摰愛的情感。聽眾那有不著迷呢?

詞句沙石,在流行曲中在所難免,雙沾一江,雖說是大師,也有不少失手作品。雖說詩詞文體,比寫文章較為自由,但也不是等於說只要這歌詞能感動我,所以就是毫無瑕疵。吾寫歌詞評論,為的是讓歌詞提供改善和進步的空間,也同時提供予歌者聽眾有關歌詞賞識的方法。美感經驗,不單是用直覺感受,我覺得好就好,也包含以客觀性,沉思其意念技巧來感受。能了解歌詞的風格,修辭技巧,寫作方法,詞意,和文字的韻律性,也可以加深對作品的欣賞,培養對藝術賞的品味和能力。



全文完。

David Leung
2017-06-17  published